大國工匠成就大國重器。作為世界重要的制造大國,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換代,一些領域實現了從跟跑、并跑到領跑的飛躍。成就這些偉大事業的部門分布地域寬廣、門類重多、產品日新月異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:有清晰的目標、嚴謹的規劃、科學的管理和大國工匠養成之道。
身在有著深厚工業基礎和歷史沉淀的東北,全國政協委員王天戈對此感受尤其深刻,他感言:“每一項成績的背后都不乏一批又一批大國工匠在耕耘、探索、創新、奉獻,正所謂‘功以才成,業由才廣’,是他們助推了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!
王天戈介紹說,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靠科學的管理體系、優良的人才培養機制,打造出技能、技術、管理三支人才隊伍,使每方面的人才都能在自己的崗位晉升通道中找到對應的位置、明確奮斗的目標,最終鑄就了企業的成功。“華為、騰訊、阿里巴巴等企業的發展,也都得益于完善的技術及管理崗位的任職資格體系!
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優異成績。在王天戈看來,成績斐然的同時,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,我國制造業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:一些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都依賴進口,主要原因是技術工人基礎和結構不合理,激勵機制不完善,教育體制不靈活等。
對此,王天戈建議,要全力推動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》早日落到實處、見到實效。應參照德國“雙元制”教育的靈活性,創造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,舉全國之力培養有尊嚴的大國工匠而不是簡單地培養高級藍領。
進步離不開多面激勵,“從國家層面豐富、完善技術工人的職業晉升通道,使每個層面的技術工人都有晉升空間并形成長效機制!蓖跆旄赀提出,要從全社會環境入手,引導全社會改變傳統觀念,大力弘揚工匠精神,講好大國工匠故事,營造勞動光榮、創新光榮、工匠光榮的社會氛圍。
|